区残联2024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计划
今年以来,区残联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市残联的精心指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残疾人事业发展的重要论述和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市委、区委“新春第一会”决策部署,持续深化党建引领,紧紧围绕省市民生实事和“七优享”等重点目标任务,不断完善残疾人全生命周期关爱服务体系,稳步推进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和助残共富先行实践,为助力共同富裕先行示范区建设贡献“爱心力量”。现就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上半年工作成效
(一)聚焦党建统领,狠抓塑心培根,思想政治建设取得新成效。始终把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持续深化思想理论武装,党员干部的政治素质和工作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一是从严从实抓好党纪学习教育。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纪学习教育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坚持个人自学与集中辅导相结合,线上线下相融合,原原本本、逐章逐条学《条例》、悟精髓、明规矩、守底线。依托“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以专家视频解读、领导干部上党课、体会交流等形式开展集中学习教育。
培训政策,采取集中办班和分散培训相结合、线上线下相融合的培训模式,组织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选拔有培养价值的残疾学员参加省市专项技能培训,着力提升残疾人职业技能,拓宽就业渠道。支持区残疾人艺术团发展建设,搭建与中国狮子联会***服务队合作桥梁,加大资金投入,编排优质节目,组织区内外特殊艺术“六进”巡演活动。
二是加强高素质残疾人工作者队伍建设。加大残联机关干部教育培训力度,积极参加上级残联业务培训和基层实践锻炼,残联机关干部的政治素质和扶残助残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坚持以“四下基层”践行为民初心,组织开展“连心解忧”和直接联系帮扶困难残疾人走访慰问。突出抓好专职委员的选聘,选优配强残疾人工作者队伍,激励基层残联争先进位、担当作为。统筹谋划残联专门协会建设,整合优化残联大楼场地资源,落实协会制度、人员、经费保障,为协会日常办公提供软硬件支持。
三是加强爱心助残服务队伍建设。加大社会公益助残志愿活动宣传力度,汇聚更多的社会公益助残志愿队伍投入扶残助残事业中来。全国助残日期间,区残联与中国狮子联会***服务队、****物业管理有限公司签订助残协议,各镇(街道)残联、各专门协会和残疾人托安养机构与社会助残组织开展各类公益助残活动**余项,收到爱心款项和物资**余万元。
(三)聚焦民生福祉,狠抓助残共富,残疾人就业创业实现新跨越。紧紧抓住“就业就是最大的民生”这个关键,多措并举,有效拓宽残疾人就业渠道,“精心、精细、精准”搭建帮扶解困的“爱心桥”“连心桥”。
一是创新拓展残疾人就业渠道。主动与区人社部门和当地企业对接沟通,搭建残疾人与企业的爱心桥梁。实时梳理完善残疾人就业关键信息和企业岗位需求,建立残疾人就业需求和企业岗位招聘信息档案,动态监测残疾人就业情况。举办残疾人专场招聘会,帮助残疾人与企业精准对接,为残疾人推荐人岗相适的优质岗位。积极探索新领域新业态就业,鼓励引导残疾人借助电商、直播等新媒体就业创业,精心打造残友家园残疾人直播带货“共富直播工坊”和“益启爱”助残“共富驿站”,合力打好就业保障“组合拳”。
二是创新谋划公共空间助残共富窗口场景。聚焦提升残疾人融合共享的共富增收环境,把握区域优势和人才资源,探索建立“精品书屋”、“网红咖啡吧”、未来社区农产品展销、办证中心展销平台、地铁站无人售卖点、“稻海粮仓”和菜鸟驿站等特色点位,精心打造多场景公共空间助残共富窗口。依托“融艺爱”非遗手工品制作培训基地,培训残疾人非遗“泥塑技艺”手工品制作,辐射带动劳动年龄段残疾人参与助残共富窗口售卖,实现残疾人的就业增收。。
三是深化拓展辅导性就业新模式。建立以残友家园为中心,辐射全区残疾人之家的残疾人辅助性就业配送中心,帮助100余户困难残疾人家庭灵活就业。***工疗站共富工坊立足“造血式”帮扶,通过“工作赋能+精神疗愈”方式,优化整合优质资源,与适合学员操作手工产品作业单位签订长期代加工协议,帮助残疾人有效提升自力更生、共富增收能力。***残疾人之家整体搬迁后,与当地爱心企业建立合作关系,精心打造以“工”代“疗”、边“工”边“疗”的共富工坊,首批残疾人实现“家门口”就业增收。
(四)聚焦优享康复,狠抓品牌打造,残疾人精准服务实现新突破。紧紧围绕“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目标,协调汇聚优质服务资源,深入推进“七优享”助残康复项目,实现残疾人康复服务优质保障。
一是扎实推进孤独症儿童康复救助。以孤独症儿童筛查试点为抓手,地毯式精准排摸全区孤独症儿童,主动对接残疾儿童康复机构,完善孤独症儿童康复档案,量身定做救助方案,实现孤独症儿童镇(街道)初筛、区级复筛、专业医疗机构诊断无缝链接,实现评估筛查、转介诊断、干预康复一体化服务。深化“镇爱星宝”守护孤独症儿童公益行动,“六一”儿童节,组织孤独症儿童家庭与健全儿童家庭开展“残健融合·共同走进植物园”活动,让孤独症儿童敞开心扉,在游戏中交朋友,在大自然中收获欢乐。各镇(街道)基层残联依托爱心组织,以提供户外游学、亲子活动、家长喘息等支持性服务模式,开展“小星星”孤独症儿童非洲鼓培训班、泥塑培训班、“星宝”家庭走进田园农庄、“与小动物亲密接触”融合研学等各类公益活动。
二是精准实施残疾人辅助器具适配。突出抓好辅助器具适配政策宣传,以新办证和多重残疾以及一户多残对象为重点,深入排摸残疾人辅具需求,采取“互联网+”辅具适配服务、实物配发和货币补贴相结合方式,为残疾人提供零距离、个性化、多样化的精准辅助器具适配服务。
三是用心打造特色康复新服务。聚焦残疾人心理健康,委托第三方机构开展心理健康驻点咨询、机构团体辅导、入户陪护干预、线上心理辅导和残疾人工作者心理健康知识培训等清单式心理护航服务,为残疾人及其家庭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全面摸排重度残疾人康复需求,依托专业康复医院优势,优化拓展“康复进家庭”服务内容,针对“三瘫一截”患者和重度残疾人康复指征,精准“把脉”、精确“配方”、精细“治疗”,倾力打造残疾人全周期康复的“阳光家庭病房”,实现重度残疾人就医康复零跑腿。
(五)聚焦残健共融,狠抓权益保障,残疾人友好氛围开创新局面。
一是持续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加大无障碍环境监督力度,汇聚残疾人和社会力量共同推动无障碍环境建设,组建首批无障碍环境社会督导员队伍,常态开展无障碍监督活动,发现并督促整改无障碍环境建设不规范问题。省级无障碍村(社区)创建工作和困难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稳步推进。
二是不断优化残疾人法律服务。建立司法、法律协作机制,加强与区法律援助中心的沟通协调,依托法律援助律师为残疾人提供专业化法律服务,有力维护特殊群体诉讼权益。积极探索残疾人“立访调诉”一体化处置机制,授牌成立区人民法院“共享法庭”区残联站,为残疾人提供全方位、多元化法律服务,实现涉残群体纠纷调处、案件诉讼便捷、联动、高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