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责任关怀融入课程思政的实践探索报告
责任关怀(responsibleCare)是企业自发倡导的一种行为,它既能为人类社会发展提供产品,又能自愿地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承担责任,同时也能有效地提升化工企业的运作标准,并赢得公众的信任[1]。我国“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也提出了“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从这一点可以看出,秉承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不仅是时代的需求,而且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需求。践行责任关怀理念,既是国家的战略方针,又是产业发展的线路。
化工责任关怀主要包含:(1)安全生产责任。化工企业应该制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加强安全管理,确保生产过程的安全。(2)环境保护责任。化工企业应该落实环保责任,遵守环保法律法规,采取有效措施保护环境,减少污染排放。(3)产品质量责任。化工企业应该保证产品质量,遵守质量标准,严格控制产品质量,确保产品安全可靠。(4)社会责任。化工企业应该承担社会责任,尊重人权,关爱员工,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回报社会。
2016年12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培育职业技术人才,大学生多集中于石化产,将责任关怀意识、理念融入日常教学过程是必然选择。责任关怀以“安全、环保、健康”为核心理念,将之融入专业课程的学习,必然成为化工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一、责任关怀意识与课程思政育人目标的同向同行
责任关怀是国际化学产品生产商协会(AICM)提倡的,针对化工行业本身的发展状况,持续改进环保、健康和安全绩效的管理系统。我校毗邻化工园区、企业厂区,实际上可以视为是化工企业的延伸。以“安全、健康、环保”为核心要义的责任关怀理念在高职院校学生中普及,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学校,学生对责任关怀理念进行学习,并将其思想应用到今后的工作中,将注意力集中在员工的健康和安全上,并能主动承担周围环境的保护责任,并将责任关怀观念推广到更多的人中,让更多的人关注安全、健康、环保,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进而促进全行业和全社会的和谐。
课程思政是指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的形式,使各种课程和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3]。在课程教学过程中,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社会责任感。它强调教育的全面性和系统性,将思想道德教育与学科教学相结合,使学生在掌握学科知识的同时,也能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课程思政教育在当前高校教育中越来越受到重视,成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培养未来社会主人翁的重要途径之一。专业课程可以由多个思政元素构成,作为化工类高职院校,主要培养学生安全环保、规范操作的意识,以及职业健康、绿色低碳等方面的素养,最终目的是实现化工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化工类高职院校应当走出以责任关怀为特色的课程思政之路。通过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将责任关怀中有关“安全、环保、健康”的意识作为一条思政育人主线,融入课程思政的教学实践中,有利于贯彻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为核心的五大发展理念,帮助学生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可持续发展观,增强爱护环境、关爱他人的意识。
二、责任关怀融入课程思政实践的措施
(一)责任关怀意识和课程思政育人目标的结合
寻找责任关怀与课程思政融合的切入点,对人才培养目标进行科学、合理的调节,构建具有可操作性的育人方案。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纳入责任关怀教育,在学生素养培养中融入责任关怀教育,逐步形成责任关怀意识与课程思政、专业理论学习、专业技能相融合的课程系统。
根据专业特色和优势,结合课程特点、思维方法和价值内涵,明确课程思政教学的目标,通过在教学目标中明确价值目标,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关注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注重自身品德和价值观的培养,以成为具备高度社会责任感和职业素养的专业人才。例如,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强调在药物研发、生产和使用过程中遵守伦理规范和法律法规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鼓励学生培养创新思维和进取精神,勇于探索新的药物研发途径和方法。引导学生关注药物化学领域的可持续发展,包括环境保护、资源利用效率等方面。
(二)校企合作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
校企合作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是指高校与企业合作,共同制订适应市场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化工类高职院校和化工企业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将责任关怀意识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中,有利于学校更好地理解市场需求和行业发展趋势,为学生提供更实际、更符合市场需求的教育和培训。校企合作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应注重以下五个方面:(1)对接市场需求:学校应该了解企业的需求和市场趋势,以此为基础制订人才培养方案,为企业培养更适应市场需求的人才。
(2)提供实践机会:学校应该与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实践技能和工作经验。
(3)开设专业课程:学校应该根据市场需求和企业的培训需求,开设更符合实际需要的专业课程,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职业发展空间。(4)建立评估机制:学校和企业应该建立评估机制,定期评估人才培养方案的效果和学生的综合素质,不断优化和改进培养方案。
(5)共同发展:学校和企业应该形成长期合作关系,共同推动教育事业和企业发展,实现互惠互利的共同发展。
(三)教学过程中渗透责任关怀,潜移默化推行课程思政
1.围绕专业课程、教材开展责任关怀教育
在日常教学中,将责任关怀融入职业教育体系中,编撰了以责任关怀为主题的教材。除此之外,还应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融入责任关怀意识。在教学活动中,教材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根本所在,是教育的重要载体。教材如何融入责任关怀教育,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进行探索和尝试:在教材编写上,高职院校可以联合企业共同开发责任关怀教材,将企业管理人员、专业课教师、思想政治教育辅导员、班主任作为教材编写的主力。在原有专业课的理论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融入责任关怀意识,并将责任关怀意识中的“安全、环保、健康”作为课程思政的重要组成内容。
2.丰富责任关怀与专业知识融合课堂内容
教育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就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可以实现师生的互动,达到知识、技能传播的目的。例如,在讲解阿司匹林的合成时,指导学生探索阿司匹林的合成路线,分析各合成路线的利弊,将绿色环保意识融入课程教学中,引导学生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环保意识。又如,针对制药专业的学生,在课程的学习中向学生传授制药安全与环境保护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传授制药设备的安全保护和药物合成反应的安全技术,掌握防火、防爆、防高温、防尘毒、防灼伤等制药安全技术,培养学生的安全与环保意识,使其在以后的制药生产、管理、设计及研究等工作中自觉把制药污染控制及安全生产放在首位,并能够处理化工生产中的安全及环境污染问题;理解制药行业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潜在影响;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