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内审视角看经济责任审计思路转型
经济责任审计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切实强化对领导干部的监督管理,促进领导干部积极履职尽责,担当作为,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笔者认为,要在推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发挥内部审计职能作用,更好地实现经济责任审计制度的监督效能。
建立联动机制,优化人才培养。一是整合内审人员力量,补齐人力不足短板。打破行业、地域和专业限制,整合各单位专业人才,建立内部审计人才库,打造业务融合、行业融合的专业团队。不定期抽调内审人员参与经济责任审计项目,充分利用各专业人才的工作背景,统筹管理,科学调度,提高审计效率。二是优化教育培训内容,补齐能力不足短板。常态化组织内审人员参加省、市各级内审协会开展的专业知识培训,进行集中学习、集中研讨。督促内审人员学习掌握各领域专业知识,提升分析研判能力,更加审慎客观评价领导干部任期内的履职情况。同时,将经济责任审计基本知识纳入领导干部教育培训体系中,提升领导干部规范用权、履职尽责和防范履职风险意识,促使其进一步了解经济责任审计。
推动资源共享,助力经责审计。充分发挥内部审计优势,探索经济责任审计与内部审计的融合机制,在防范权利失控、管理失职、监督失效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一是建立健全审前协商机
深入调查研究,从源头上剖析产生问题的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督促落实整改责任。同时以点带面发现现有内控制度的薄弱点,依据审计发现的问题精准确定内部审计的重点,倒逼改革,推动相关单位及时弥补内部控制存在的缺陷,进而开展系统全面整改。二是建立问题台账,逐个销号落实。督促领导干部依法依规严抓整改,限时整改、逐个整改。对履行整改工作中不及时、不到位、不解决的部门和工作人员严肃问责。三是推行整改反馈机制,提升审计实效。从整改中及时反思,全面审视单位现有内控制度方面的薄弱环节,及时向领导干部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建议,发挥内审的预警作用。同时,做到审计整改不走形式,不折不扣,切实落实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