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指出的“要鼓励引导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成为两会代表委员热议的重要话题。这是继2023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激发有潜能的消费,扩大有效益的投资,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后,党中央对消费和投资领域工作的进一步部署安排,也是对我国当前经济形势深刻分析作出的重要研判和战略举措,对于今后一个时期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全面把握消费和投资的辩证关系
投资和消费是经济发展的一体两面,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投资是消费的前提,没有投资生产,消费就没有对象;消费是投资实现的条件,产品只有经市场销售被消费,才能实现盈利与再投资。同时,消费和投资之间还存在相互转化的内在机制。一方面,消费需求牵引着投资方向。投资的目的是盈利,而盈利往往通过消费来实现。因此,现实中的消费热点往往是投资的重点领域。如最近较火的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等新消费模式已经成为投资的热点和产业调整的重要方向。另一方面,新的投资可以创造新的需求。通过投资提供新的产品和服务,进而开拓新的市场,催生新的消费。如近期在市场上受到青睐的新型智能家居等
投资效益的重要举措。要通过宣传、市场等手段引导、鼓励居民推进家电、汽车等耐用消费品换新来激发有潜能的消费。一方面,在5G、物联网等信息技术推动下,高质量、低能耗、智能化耐用消费品进入居民生活,将大大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另一方面,消费品以旧换新有助于提高高端、绿色、智能制造等相关行业的投资效益和回报率,对促进科技企业创新和重点行业智能升级,引领、加速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淘汰低效和落后产能,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此外,政府引导、市场为主的“换新+回收”新模式,也将走出一条资源节约利用、绿色集约发展的循环经济新路子。
扩大有效益的投资
在一定意义上,投资的效益、效率和质量直接决定经济增长的质量和可持续性。有效益的投资,直观看,就是产品满足市场需求、实现市场收益。但总体上,我国投资结构尚不合理,存在一定调整空间。一方面,部分行业存在低效投资、粗放发展与产能过剩,如水泥、钢铁、动力电池等;另一方面,部分高质量产品和高端服务供给不足,无法满足国内需求,导致需求外溢。简单说,供给和需求间存在结构性错位,投资促进消费的机制不完备,经济循环存在卡点和堵点。
因此,要做好结构调整“加减法”,纠正供需结构性错位,及时调整投资领域和方向。具体说,要坚定不移化解化工、电解等传统行业过剩产能;完善政府债务管理体制、妥善处理债务和金融风险,降低经济杠杆;厘清政府和市场边界,推动简政放权,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补齐基础设施、高端制造业和服务业短板,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推动有效益的投资,尤其要高度重视发展新质生产力。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方兴未艾。要牢牢把握发展机遇,在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加大投资力度,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推动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打下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不断扩大我国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