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党史 汲取智慧与力量党史是一部丰富生动的教科书,蕴含着无穷的智慧和力量。 深入学习党史,对于我们牢记初心使命、坚定理想信念、推动各项事业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目录
党史的基本脉络与发展阶段1
一、党史的基本脉络与发展阶段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 - 1949年)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1949 - 1978年)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78 - 2012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2012年 - 至今)党史的基本脉络与发展阶段
一、党史的基本脉络与发展阶段(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 - 1949年)--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是一场伟大的爱国革命运动、伟大的社会革命运动、伟大的思想启蒙运动和新文化运动。 --它以全民族的行动激发了追求真理、追求进步的伟大觉醒,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青年学生们以“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为口号,走上街头,抗议巴黎和会的不公平决定,展现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迅速传播开来,许多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成为马克思主义者。 --如李大钊、陈独秀等,他们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一、党史的基本脉络与发展阶段(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 - 1949年)-- 1921年,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党的一大在上海和嘉兴南湖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 --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件,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 --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积极领导工人运动,1922年开始掀起了中国工人运动的第一次高潮。但由于反动势力的残酷镇压,工人运动暂时转入低潮。中国共产党开始认识到,必须联合其他革命力量,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 1924 - 1927年,国共两党实现第一次合作,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推动了北伐战争,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然而,由于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汪精卫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大革命失败。
一、党史的基本脉络与发展阶段(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 - 1949年)-- 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开始独立领导武装斗争,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随后,毛泽东领导了秋收起义,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 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满足了农民对土地的要求,得到了广大农民的支持。但是,由于党内“左”倾错误的影响,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被迫进行长征。 --1934 - 1936年的长征是一次伟大的战略转移,红军在长征途中经历了无数艰难险阻,如湘江战役、遵义会议、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等,最终三大主力红军会师于甘肃会宁,长征胜利结束。
一、党史的基本脉络与发展阶段(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 - 1949年)--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开始侵华。中国共产党最早高举全民族抗战旗帜,倡导、促成、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37年七七事变后,全民族抗战爆发。 --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深入敌后,开展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在抗战中,中国共产党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例如,平型关大捷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百团大战沉重打击了日伪军的反动气焰。经过十四年艰苦卓绝的抗战,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一、党史的基本脉络与发展阶段(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 - 1949年)-- 抗战胜利后,中国面临着两种命运、两种前途的抉择。国民党蒋介石集团企图抢夺抗战胜利果实,维持独裁统治。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进行了不懈努力,参加重庆谈判,签订《双十协定》。但国民党蒋介石集团发动内战,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解放战争。 -- 在解放战争中,人民解放军经过战略防御、战略进攻、战略决战等阶段。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的主力。1949年4月21日,人民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4月23日解放南京,宣告国民党统治的覆灭。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伟大胜利。
一、党史的基本脉络与发展阶段(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1949 - 1978年)--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面临着巩固新生政权、恢复国民经济等艰巨任务。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土地改革运动,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使广大农民获得土地。同时,进行了抗美援朝战争,保卫了国家安全,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威望。 -- 1953 - 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到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公有制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起来,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一、党史的基本脉络与发展阶段(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1949 - 1978年)-- 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中国共产党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1956年召开的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提出了党和国家的主要任务。但随后由于“左”倾错误思想的影响,出现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等失误,加上从1959 - 1961年的三年经济困难,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遭遇了严重挫折。 -- 1966 - 1976年发生的“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使党、国家和各族人民遭到新中国成立以来时间最长、范围最广、损失最大的挫折。但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在科技、国防等方面也取得了一些重要成就,如“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等。
一、党史的基本脉络与发展阶段(三)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78 - 2012年)-- 1978年12月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的伟大转折。全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中国开始了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僵化半僵化到全面改革、从封闭半封闭到对外开放的历史性转变。 -- 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在城市逐步开展经济体制改革试点,扩大企业自主权等。同时,设立经济特区,1980年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经济特区的建立,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和试验田。
一、党史的基本脉络与发展阶段(三)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78 - 2012年)--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中国的改革开放全面展开。在经济体制改革方面,逐步向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迈进。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进一步解放了思想,推动了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 在这一时期,中国的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中国的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同时,在政治、文化、社会等领域也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推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面发展。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温馨提示:文档可编辑修改;预览文档经过机器自动转码和压缩,转码过程中可能产生错别字,完整内容以原文为准!
声明:党课学习网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权利。对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政治图案不享有权利,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的示例展示,禁止商用。另外您必须遵循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使用范围和使用方式,禁止以任何形式歪曲、篡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