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国资国企企业国企如何在全面创新体制机制建设中发挥作用
前言 此次三中全会《决定》共15个部分、60条,分三大板块。第一板块是总论,主要阐述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意义和总体要求。其中,特别是国资国企改革方面,所涉及到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全面创新体制机制、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等方面,都是未来改革方面的重要发力点。
第一部分从三中全会看国资 国企改革
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完善管理监督体制机制,增强各有关管理部门战略协同,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 进一步明晰不同类型国有企业功能定位,完善主责主业管理,明确国有资本重点投资领域和方向。此次《决定》中明确指出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的地方有两处分别是:01深化文化领域国资国企改革,分类推进文化事业单位深化内部改革,完善文艺院团建设发展机制。02
在二十大报告全文中关于国资国企改革内容:“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弘扬企业家精神,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
在《决定》与二十大报告中,关于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的内容有所区别,但都体现了改革的方向与目标。以下是两者之间的主要区别:《决定》中的深化国资国企改革要点:1.完善管理监督体制机制:强调了对国资国企的管理监督机制进行完善,增强 各有关管理部门之间的战略协同,确保改革措施得到有效实施。2.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明确提出要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3.明晰不同类型国有企业功能定位:要求根据不同类型国有企业的特点,明确其功能定位,完善主责主业管理,确保国有资本投资的重点领域和方向符合国家战略需求。4.深化文化领域国资国企改革:特别提到了文化领域的国资国企改革,分类推进文化事业单位深化内部改革,完善文艺院团建设发展机制。
01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 提出要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弘扬企业家精神,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02二十大报告中的深化国资国企改革要点: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 强调要加快这一过程,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可以看出《决定》对于国资国企深化改革更加注重管理监督机制的完善、不同类型国有企业功能定位的明晰以及文化领域的改革; 而二十大报告则更加强调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的速度,以及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的完善。 但都强调了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的目标,即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并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以及完善现代企业制度。 但在创新体制下,国有企业正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为了适应这一变化,国有企业不仅需要加强内部管理,还需要积极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和技术应用,以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和服务能力。
第二部分国企如何在全面创新体制机制建设中发挥作用
重要领导在去年四川考察时指出,要以科技创新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优势,是大势所趋,也是高质量发展的迫切要求,必须依靠创新特别是科技创新实现动力变革和动能转换。 国务院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张玉卓在去年年底国务院国资委召开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上强调,要围绕增强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竞争力,深入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着力提高中央企业创新能力和价值创造能力,推动国有资本“三个集中”,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更好发挥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安全支撑作用。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安全支撑是国资央企在新时代背景下所承担的核心使命。这三个方面相互关联、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国资央企在国家发展战略中的重要角色。
科技创新是根本科技创新是推动产业发展的根本动力,对于提升产业控制能力和安全支撑能力具有决定性作用。国资央企在科技创新中的关键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国资央企需要进一步强化自身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地位,成为原始创新和核心技术的需求提出者、创新组织者、技术供给者和市场应用者。2.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通过参与国家重大科技项目,承担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的研发与应用,成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3.布局新赛道、培育新动能:通过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布局新赛道,抢占未来产业发展制高点,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产业控制是关键产业控制能力是确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安全的关键。国资央企在产业控制方面的主要任务包括:1.培育产业链龙头企业:积极培育产业链上的龙头企业,提升产业链的整体竞争力。2.打造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竞争力强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全面提升我国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3.加强产业链供应链建设:加强产业链供应链建设,提升产业链的韧性和稳定性,确保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可靠。
安全支撑是底线 安全支撑是国资央企履行社会责任、保障国家安全的基础。国资央企在安全支撑方面的主要职责包括:1.提升产业链“韧性”:聚焦重点领域,提升产业链的“韧性”,确保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稳定。2.释放科技创新“活力”:3.筑牢“防”的底线:4.打造“攻”的实力:通过科技创新,释放“活力”,为国家的国防安全、粮食安全、能源安全、资源安全、产业安全等方面提供技术支持。在国防安全、粮食安全、能源安全、资源安全、产业安全等方面发挥兜底托底作用,筑牢安全的底线。通过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打造“攻”的实力,提升国家战略安全保障能力。
当前,国资国企改革正在稳步向前。今年1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围绕“聚焦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更好实现中央企业高质量发展”举行新闻发布会。 会上,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任袁野表示,新一轮的国企改革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改革任务主要是两大类:一是体制机制改革任务主要是巩固前一轮三年改革行动所取得的成果,重点解决“从有形到有神”的问题,着力破解制约央企高质量发展的一些体制性机制性障碍,推动企业真正按市场化机制来运营。 二是功能性改革任务主要是聚焦新征程赋予的使命责任,聚焦国之大者,围绕国之所需,推动企业不断增强核心功能和提高核心竞争力,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切实发挥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和安全支撑作用。
其中围绕科技创新方面提出,四点内容:1.鼓励企业进一步强化科技创新主体地位 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将着力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新型工业化。我们鼓励企业进一步强化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更大力度集聚创新要素、加强创新组织、优化创新生态,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2.实施人工智能AI+等专项行动 抓紧在生物、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重点领域形成标志性成果下一步,将完善推进机制、优化支持政策,集全系统之力,持之以恒、全力以赴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以央企产业焕新和未来产业启航“两个行动”为抓手,加快在战略性新兴产业收入和增加值占比上取得关键进展,在央企布局结构上实现战略转型。3.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大力推进专业化整合一是加强统筹谋划,提升重组整合整体成效。二是突出服务国家战略,稳妥实施战略性重组和新央企组建。三是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大力推进专业化整合。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温馨提示:文档可编辑修改;预览文档经过机器自动转码和压缩,转码过程中可能产生错别字,完整内容以原文为准!
声明:党课学习网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权利。对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政治图案不享有权利,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的示例展示,禁止商用。另外您必须遵循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使用范围和使用方式,禁止以任何形式歪曲、篡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