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局长在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新质生产力专题研讨交流会上的发言
同志们: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深刻回答了“什么是新质生产力、为什么要发展新质生产力、怎样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推动高质量发展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科学指引和行动指南。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准确把握新质生产力的时代内涵、核心要义和本质要求,更好地发挥行政区划在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布局中的重要作用,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行政区划工作的重要任务。下面,我谈几点体会。
第一,要深刻理解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现实背景和重大意义。坚定不移推动生产力发展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我们党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立足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先后设立了5个经济特区,明确了一批副省级城市,在试点基础上全面推行市管县(市)体制,构建了市镇体系框架,有力促进了生产力布局优化,有效激发了经济发展活力和城市发展内生动力,助力我国经济实力实现历史性跃升,生产力水平和民生福祉水平大幅提高。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是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是新时代最大的政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依然是当代中国的第一要务,中国执政者的首要使命就是集
形态,降低交易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服务进一步优化行政、土地、环境、人才等资源配置,促进区域、科技、财政、金融、产业、环保等政策协同,形成要素在地域间的差异化配置和优化组合,推动新质生产力分工格局重构,进而推动相应产业链、供应链、消费链重构,进一步激发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优质生产力活力,推动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加速形成;服务健全完善行政管理体制机制,破除区域和制度壁垒,助力打造发展新高地,促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有效解决区域间发展不均衡等问题。
第三,要深化行政区划理论和实践创新在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中彰显行政区划力量。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一项系统性、全局性、长期性工程。我们要以更具前瞻的战略眼光、更加有效的务实举措、更为积极的主动作为,发挥好行政区划在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布局中的重要作用,切实把党中央关于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一是在深化行政区划战略研究上下功夫。深化行政区划相关理论和政策研究,将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布局作为研究拟定行政区划总体规划思路的重要方向,全面分析梳理当前行政区划设置不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瓶颈问题,系统提出优化思路和路径,构建符合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实践要求的新时代行政区划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确保行政区划相关研究与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适配性、同向性、联动性。二是在加强行政区划总体统筹上做文章。把握好城市和乡村、中心和区域、规模和结构、层级和幅度等多方面关系,紧盯影响“协同”、“均衡”、“联通”、“提质”、“增效”的堵点卡点问题,体系化谋划符合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的行政区划格局,更好发挥行政区划在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强化政策有效供给、优化生产力形态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三是在优化新质生产力布局上求实效。围绕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紧扣提升全要素生产率这一关键,健全完善行政区划调整综合指标和评价标准体系,改革探索行政区划结构性优化、内涵式发展的新路径,推动形成多中心、多层级、多节点的网络型城市群结构,推进优质生产要素更大范围、更加顺畅、更为高效地流动和配置,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与此同时,综合运用大数据、大模型等技术,探索建立数字化行政区划管理平台,为优化行政区划设置提供决策支持,为跟踪评估行政区划调整效果提供参考依据,为推动行政区划管理科学化、精细化、精准化提供基础支撑。
我就讲这么多,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