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4月22日至24日在重庆考察时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党和政府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老百姓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这一重要指示精神明确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取向和奋斗目标,进一步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区别于西方现代化的鲜明特征,极大地彰显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丰富内涵和人民特质,彰显了大国领袖深厚的人民情怀。这为以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锚定了方向、明确了目标、指明了方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深刻认识坚持以民生为大的重大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这是对中国式现代化定性的话,是管总、管根本的,是全面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重大原则的根本点。
(一)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领导核心,从政党性质上决定了中国式现代化必然以民生为大。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最本质特征和最大优势,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的最高政治原则。党的领导不仅直接关系着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方向、前途命运和最终成败,也直接决定着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目的。中国共产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这一宗旨决定了其领导的现代化必须始终关心人民生活,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党矢志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这一初心决定了其领导的现代化必须始终关注人民幸福,不断增进人民福祉;党坚守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这一理想决定了其领导的现代化必须始终为人民谋利益,着力推进共同富裕、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党坚持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这一路线观点决定了其领导的现代化必须始终以人民为中心,一切相信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一切为了人民,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总之,中国共产党是坚持人民至上的政党,由其领导的中国式现代化必然以民生为大。
(二)社会主义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制度根基,从制度性质上决定了中国式现代化必然以民生为大。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牢牢把握的重大原则之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为保障和改善民生提供了思想保障。中国共产党是人民的政党,为人民谋福祉是党矢志不渝的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为保障和改善民生提供了政治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亿万人民群众自己的事业,人民群众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人民至上,为保障和改善民生提供了价值取向。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是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为保障和改善民生提供了制度保障。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为保障和改善民生提供了巨大的物质保障。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和基本原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促进公平正义作为核心价值追求,为保障和改善民生提供了基本准绳。由于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规定,中国式现代化必然将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导向具体化到现代化建设的各个领域,着力增进民生福祉,致力于实现人民的美好生活。
(三)中国式现代化以民生为大,凸显了与以资本为中心的西方现代化的本质区别。西方现代化的最大弊端是以资本为中心而不是以人民为中心,追求资本利益最大化,导致贫富差距大、两极分化严重。中国式现代化是以公有制为基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人民为中心的现代化,人民性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征。它不仅强调要牢牢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人民立场,也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目的,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和人的全面发展。中国式现代化不仅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全面进步,而且推动了科学社会主义事业的蓬勃发展。
二、准确把握坚持以民生为大的丰富内涵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和总体目标作了明确擘画,提出“从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一目标蕴涵着丰富的民生需求与建设内容。
(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中国式现代化坚持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奠定了强大的物质基础。同时,不断提高人民收入水平,自觉主动解决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分配差距,着力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坚决防止两极分化。
(二)实现人民当家作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应有之义。”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目标。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的现代化,必然要求具有高度发达的民主政治。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人民是决定性力量,必然要求有效激发人民创造活力。人民民主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提升国家治理的效能,提高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强的制度保障。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大力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充分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活力,保障人民当家作主。
(三)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中国式现代化是协调发展、全面进步的现代化,既要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也要精神财富极大丰富。中国式现代化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加强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教育,强化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丰富人民群众精神世界,提升人民文化素质,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促进全体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促进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
(四)实现社会和谐稳定。中国式现代化是以人民为中心的现代化。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保持社会和谐稳定,是人民群众最重要最核心最现实的利益,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目的和民生追求。中国式现代化通过创造巨大的物质财富、精神财富和维护社会长期和谐稳定,全面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促进教育公平,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完善分配制度,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五)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应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让人民群众在绿水青山中共享自然之美、生命之美和生活之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