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文】“智者不为非其事,廉者不求非其有”。党员干部尤其是手握重权的领导干部,更应在戒欲拒贪、廉洁奉公上走在前面、立好样子,维护好自己的一世清名,维护好党员干部形象。经常见贤思齐,激励自己像焦裕禄、孔繁森、张富清等优秀共产党员那样,干工作兢兢业业,为人民甘做公仆,不求眼前功利,不计个人得失,使自己每前进一步都迈上一个新高度、达到一个新境界。(解放军报《善守“井底之泉”》)
【典故】出自汉代韩婴《韩诗外传》卷一,非其道而行之,虽劳不至;非其有而求之,虽强不得。故智者不为非其事,廉者不求非其有,是以害远而名彰也。
【释义】意思是,明智的人不做不合道义的事,廉洁的人不取不属于自己的东西。
【赏析】中国的廉洁文化历史源远流长。早在《尚书·皋陶谟》中就有关于“廉”的论述:“宽而栗,柔而立,愿而恭,乱而敬,扰而毅, 直而温,简而廉,刚而塞,强而义。”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关于“廉”的论述十分丰富。孟子说:“可以取,可以无取,取伤廉。”法家的集大成者韩非说:“所谓廉者,必生死命也,轻恬资财也。所谓直者,义必公正,心不偏党也。”据《晋书·吴隐之传》记载,广州西北郊石门有一泓山泉,井旁立了一块石碑,上书“贪泉”二字。传说,人只要饮了这口井里的水,便会变得贪得无厌。晋安帝时,吴隐之出任广州刺史。吴隐之为官清廉,不相信“贪泉”有如此巨大的魔力。他经过石门,特地来到“贪泉”边,一面酌泉而饮,一面赋诗《酌贪泉》:“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诗的译义是:古人传言此泉水,一饮就生贪婪心。试使夷齐饮此水,终当不改清廉心。廉洁是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的鲜明底色,廉洁文化是共产党人的政治营养,熏沐其中方能让清风正气融入血脉。党员干部要坚持用廉洁文化正心修身,夯实清正廉洁思想根基,厚植廉洁奉公文化基础,培养廉洁自律道德操守,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任何时候都稳得住心神、管得住行为、守得住清白。
【用法】主要适用于廉政教育类、党课报告类讲话,侧重强调廉洁文化,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坚持公私分明、崇廉拒腐、尚俭戒奢、甘于奉献,正确处理公和私、义和利、是和非、正和邪、苦和乐的关系,做到廉洁从政、廉洁用权、廉洁齐家。